11月17日财经资讯

11月17日财经资讯

时间:2025-11-17

11月17日财经资讯

 

1、文化和旅游部郑重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,已在日中国游客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加强自我保护,如遇紧急情况,请及时报警并联系驻日使领馆寻求协助。同日,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,提醒已在日和近期拟赴日留学人员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,加强风险评估,切实增强防范意识。

1、应新西兰议会议长布朗利、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长莱恩斯和众议长迪克邀请,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将于11月19日至25日对新西兰、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。

2、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2025年第22期《求是》杂志中发表署名文章《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》。其中提到,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加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,推动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3、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,11月17日央行以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,期限为6个月(182天)。数据显示,11月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。这也意味着本月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做5000亿元。

4、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,香港经济将连续第三年取得正增长,且明年经济可望继续增长。

1、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,三季度末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7.46万亿元,其中股票的账面余额为3.62万亿元。这一数字较去年末增加了1.19万亿元,增幅近五成;其中第三季度增加5524亿元。银行股依然是险资的“心头好”,不仅三季度末持仓市值占比超一半,且第三季度险资增持股数也在所有重仓股中排名首位。在银行股外,钢铁、通信、食品饮料等行业在三季度获险资重点增持,而电力设备、有色金属、交通运输等则环比减持。

2、11月以来已有近770家公司接待各类机构调研,立讯精密成为机构最青睐的标的,百济神州-U、汇川技术、安集科技、通宇通讯等关注度居前。从行业分布情况看,电子、机械设备板块继续成为机构11月调研标的相对“扎堆”的方向。

3、据统计,上周南向资金合计成交净流入247.73亿港元,环比下降35.95%,已连续26周净流入。从成交净买入金额来看,大型科技股上周获南向资金买卖不一,小米集团-W获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最高,达到43.32亿港元,已连续两周居于净买入首位。

4、今年以来,科技企业IPO审核节奏加快。部分科技企业从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不到半年,反映出监管层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。与此同时,IPO整体市场的上会节奏有所加快。截至11月21日,本月已有14家IPO企业被安排上会,数量创下年内单月新高。自下半年以来,每月新受理项目的占比逐渐提升,IPO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。

5、据中国证券报,上周,A股市场延续整理格局,风格再平衡进一步明显。展望后市,业内机构研判,短期板块轮动速度或加快,市场风格或将迎来阶段性均衡化,对于成长及价值风格,操作上以均衡配置为宜。从具体的行业板块来看,机构较为重视涨价资源品、新消费等细分领域;科技成长板块看好存储、AI软件应用等细分方向。

6、今年国内ETF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,新成立ETF基金数量与发行规模均突破历史纪录,成为2004年以来发行最为活跃的一年。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,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中国ETF市场年度发行数量首次突破300只整数关口,达到320只,新成立ETF基金发行规模达2496.77亿元。

1、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,下一个十年,AI技术将赋予机器人真正“理解世界”的能力。王兴兴表示,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机器人行业的萌芽与探索,下一个十年将是生长与绽放——是机器人从“能运动”走向“能做事”,从“行业工具”迈向“生活伙伴”的十年。

2、随着住房发展进入存量时代,二手房对新房的替代作用正在不断增强。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,1-10月份,全国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同比增长4.7%,二手房在交易总量中的占比达45%。上海、深圳、重庆、南京、常州、东莞等十几个城市的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同比增长超过10%。

3、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预测,2026年碳酸锂需求会增长30%达到190万吨,同时供应能力经过评估后应该是增长25万吨左右,供需基本平衡。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过30%,甚至达到40%,短期内供应无法平衡,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/吨甚至20万元/吨。

4、国铁集团透露,今年1至10月,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9.5亿人次,同比增长6.4%。前十个月,铁路旅客发送量创历史同期新高,其中10月1日发送旅客2313.2万人次,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。

5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,2025年,全球服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.84万亿美元,占全球GDP的1.6%。

 

1、华为将在11月21日发布AI领域的突破性技术,有望解决算力资源利用效率的难题。该技术可将GPU、NPU等算力资源的利用率从行业平均的30%至40%提升至70%,显著释放算力硬件潜能。据透露,华为这项新技术是通过软件创新,实现英伟达、昇腾以及其他三方算力的统一资源管理与利用,屏蔽算力硬件差异,为AI训练推理提供更高效的资源支撑。

2、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在福州揭牌成立,成为全国首家股份制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(AIC)。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,将主要依托专业化、市场化的债转股及相关业务,支持科创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化资本结构、降低杠杆率。

3、苹果公司计划自2026年起打破长期以来的秋季统一发布节奏,转向一年两次推出iPhone新品的策略,这是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产品发布模式调整。据悉,苹果将把旗舰机型安排在每年9月发布,而入门与中端机型则改在次年春季推出。

4、波音公司商用飞机业务首席执行官表示,主要工作重点是将737客机的月产量稳定在42架,将787客机的月产量稳定在8架。777X 型飞机认证测试的下一阶段已获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(FAA)批准。

1、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,特朗普提出的向美国公民发放2000美元“股息”的关税补贴方案需要国会批准。  

2、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将于11月19日至22日访问欧洲,进行更多贸易谈判。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,欧盟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仍过高。

3、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公布财务披露报告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8月底至10月初期间购买了至少8200万美元的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,其中包括对受益于其政策的行业的新投资。

4、三星电子、现代汽车集团和LG集团承诺未来五年在韩国国内合计投资675万亿韩元(约合4640亿美元),以支撑在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之后的本国经济。三星表示,未来五年将在韩国投资450万亿韩元,重点投向AI基础设施以及研发;现代汽车则承诺在同一时期投资125.2万亿韩元。LG集团也将投入100万亿韩元,用于关键材料领域。

5、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表示,经济刺激计划规模将超过17万亿日元(约合1100亿美元)。该刺激方案预计将于11月21日经内阁会议批准后最终确定。

1、根据最新季度披露文件,华尔街多家大型对冲基金三季度削减了美股“七巨头”的持仓,同时加大了对应用软件、电子商务及支付等领域的投资。在截至9月30日的季度内,多家基金还降低了对医疗保健和能源领域知名企业的风险敞口。

2、随着美股机构投资者三季度13F报告的陆续披露,高瓴、景林、高毅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最新持仓揭晓。三季度,中资机构的美股持仓市值均大幅增长,对阿里巴巴、拼多多以及谷歌等AI方向加大增持力度,依然看好互联网平台和科技股。其中,高瓴旗下HHLR基金大幅增持了阿里巴巴、百度和拼多多,减持富途和网易;景林与高毅则大举买入谷歌母公司Alphabet,景林还大幅增持了英伟达和阿里巴巴。

3、比尔与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信托在2025年三季度出售1700万股微软股票,这是该基金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单季减持之一。交易完成后,微软在基金组合中的权重由超过27%降至约13%。按微软三季度平均股价510.13美元计算,此次减持金额约为87亿美元。

4、13F报告显示,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(Public Investment Fund)清仓Pinterest、Bloom Energy、Cummins、Linde Plc.、Air Products & Chemistry等十多家美国上市的股票,使得持仓市值降至最近大约一年最低。

1、中国银行发布消息称,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协调人,先后为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、美团等多家科技领军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点心债,合计发行金额超过470亿元。这些债券发行均受到离岸人民币投融资市场热捧,合计认购金额接近1500亿元,是发行金额的3.2倍。2025年以来,截至目前,全市场点心债发行总金额达9794.54亿元。

2、今年以来,在债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,债券ETF继续显著增长,总规模一路拾级而上。数据显示,截至11月14日,53只债券ETF最新规模达7062.9亿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年内债券ETF资金净流入超4270亿元。

1、两名消息人士及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(LSEG)数据显示,俄罗斯新罗西斯克黑海港口已于11月16日恢复石油装货作业。 

 


邦盟汇骏(广东)控股有限公司,业务范围包括:上市保荐、上市融资顾问、并购顾问,以及财税及管理顾问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、一站式、个性化的服务。

官方唯一认证网站:www.gdbmhj.com

座机:020-29846979